✭《金融時報》和麥肯錫年度最佳書籍
誰說永續、獲利只能二選一?
本書為投資人和企業經營者提供實際作法
全面實踐ESG,打造兼具永續與獲利的新商模
曾經帶動經濟成長、創造榮景的資本主義,如今也讓我們付出慘重代價:氣溫持續上升、信任不斷下降、價值體制崩壞。企業背負著惡名,也飽嚐苦果,需要新的經營模式來化解危機!
本書作者、名列哈佛大學25位「校級教授」之一的韓德森,是當今研究環境、社會、公司治理(ESG)領域的權威,她指出,「為了賺快錢,我們正在摧毀世界、破壞社會的根基。在整個系統分崩離析之前,我們必須跨越股東價值極大化的簡單思維。」
韓德森以其在經濟學、心理學和組織行為方面的嚴謹研究,加上過去15年來與Nike、IBM、聯合利華、沃爾瑪、豐田汽車等多家企業合作的結果,找出可以在獲利的同時也兼顧永續,並為社會的公平與正義負起責任,甚至可以賺更多的具體方法。
書中援引不同產業、不同規模的大量實例,為經營者提供價值理念、金融財務、公司治理、領導力,乃至社會體制等面向上的變革新方向。包括:
● 將「利社會」納入企業願景;
● 視員工為事業夥伴,打造共同使命;
● 奉行ESG永續指標,削減投資人權力;
● 與同業、供應鏈、第三部門結為同盟;
● 重建體制、整頓政府。
而身為個人,當然也能發揮影響、成為改變的力量。就從累積生活中微小的行動開始,包括:想想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;身體力行地做對環境有益的事;把價值觀融入工作中;進入政府部門工作;加入你認同的政治團體,為理念發聲;好好照顧自己,也要記得樂在其中。
專家推薦
林子倫 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、台灣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副教授
詹順貴 律師、前環保署副署長
顏擇雅 作家
水野弘道 日本政府年金投資基金執行董事兼投資長
董明倫 沃爾瑪總裁兼執行長
告別股東價值的年代
無庸置疑,資本市場和商品市場是無情的,衡諸當前情勢,我們對股東價值極大化的執著極為危險。不只對社會和地球造成傷害,也對企業的健全構成威脅。圖靈藥廠炒作達拉匹林(Daraprim)的事件,就充分說明了我們不顧一切追求利潤所付出的代價。
企業要如何滿足年輕人?千禧世代更在意「企業社會責任」
有一些意義更重大的改變正在發生。人類社會面臨的問題愈來愈急迫,許多企業領袖已經意識到,合乎道義的作為顯然是當務之急。幾乎所有人都告訴我,驅使他們這麼做的其實是強烈的使命感——是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生存危機,是整個產業需要重新建構,是希望改變醫療照護體系,是企圖挽救垂死的海洋 ⋯⋯ 推動著他們一步步向前。
個人可以做什麼來對抗氣候變遷?哈佛教授的6項建議
葛莉塔·桑伯格(Greta Thunberg) 開始在瑞典國會外面為氣候變遷抗議的時候,只是一名十五歲的學生,她說,氣候如果真的已經進入緊急狀態,為什麼我們卻毫無作為? 一年後,估計有來自一百二十五個國家的一百六十萬名學生走出校園,參加了全球氣候罷課行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