巨頭的詛咒:就是他們!正在扼殺創新、中小企業、你我的隱私資訊和薪資
作者:吳修銘
譯者:王怡棻
裝訂:膠裝
出版日期:1970/01/01
ISBN:9789863985730
也可以由此購買
企業的規模愈來愈大,我們的選擇愈來愈少,
商人的影響力超越政府,更侵蝕了社會和民主,
破除壟斷,才能促進市場競爭力,讓產業更為強大。
我們不只是消費者,更是可以扭轉局勢的公民,
在這一場壟斷之戰中,創造充滿活力和創意的經濟環境。
「讓巨頭倒下,才能澆灌民主之花。」─吳修銘
企業的本質決定了我們將會是什麼樣的國家,
日益失控的巨頭恣意對待消費者,明目張膽的壓制初生的挑戰者,
不再有新事物能對舊事物構成挑戰,
掠奪不對等的大量財富與資源,甚至造成分配不均、民粹主義興起。
◎競爭者未上場,處境已邊緣化:Facebook收購67家公司,亞馬遜有91家,Google則是214家
◎薪資難漲?遭壟斷的產業可能暗中串通,勞工收益更少,股東與管理階層獲利更多
◎影音平台越來越貴?網路服務分級可能讓網速變慢,廠商成本爆增,轉嫁給消費者
少數幾家大企業完全掌控了我們的生活,例如Big Four、銀行、電信業者、藥廠等,尤其是科技產業成為特定幾家大型托拉斯的組合,甚至有足夠資源滲透且影響政府。於是,如今只有一個搜尋引擎,只有一家「什麼都賣」的店,如果不使用Facebook,就會讓自己成為數位隱士。
如果政府對企業集中化採取寬鬆的標準,容許商業力操控政治、新聞,以及隱私訊息,也會讓資訊貧富差距擴大,破壞自由開放的網路精神。最早提出「網路中立性」的哥倫比亞大學法學教授吳修銘,在本書中帶領讀者認識巨頭的壟斷真相,當政府和法律制度允許大企業打壓或併購競爭對手,已然是對整體經濟的「詛咒」,並且侵蝕民主制度,影響國家發展。作者在本書提出改善方法,主張公民和政府都應採取積極行動,以作為必要的權力制衡。
◎控制科技巨頭:掌握太多民眾的數據資料,應該要求其運作更符合道德規範。
◎改革審查制度:採取更廣泛與嚴格的併購標準。
◎拆解可以提升產業競爭力:拆分大企業,調整激勵措施,可以將停滯的產業轉變為充滿活力的產業。
羅世宏|中正大學傳播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教授
黃哲斌|新聞工作者
《華盛頓郵報》、《華爾街日報》、《金融時報》、《紐約時報》、800-CEO-Read權威商業書評網編輯選書等媒體好評推薦
為什麼我們脫離不了Google、Facebook、Amazon? 看清世界運作的真相,才能捍衛自己的權益
看看全球經濟,並目睹在金融、媒體、航空、電信等產業裡,集中寡占與壟斷企業的統治狀況 ---擁有大規模的公司可以恣意對待顧客與競爭者。難道沒有辦法可以阻止他們了嗎?
FB可以併購IG,因為不是競爭者?日漸壯大的科技巨頭有一天會讓我們離不開它
Facebook只花了10億元就把Instagram這家新公司買下來。這著實了觸犯了反壟斷法,但英國的報告分析顯示 Facebook與Instagram並非競爭者。要經過多年的訓練才能得出這般荒謬的結論?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