僅僅幾奈米的病毒,卻是人類的千年宿敵。
我們擺脫不了病毒的致命威脅,該如何自保?
臺灣第一本病毒專書,解析臺灣在對抗病毒的攻防中,
學到什麼、做對什麼、未來如何戰勝病毒。
陳時中 衛生福利部部長
曾志朗 前教育部部長
吳妍華 中央研究院院士
蘇益仁 國衛院名譽研究員
謝世良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
——好評推薦
為什麼洗手可以殺死病毒?
為什麼幾次大流行的病毒都從中國大陸開始流傳?
哪種動物最容易把病毒傳給人?
誰應該打流感疫苗?
流感季節過後,病毒去哪了?
肥胖也可能是病毒造成的?
醫學與科技飛速進步,但是我們對病毒的了解卻很有限。而全球交流頻繁、都會生活密集,病毒對人的威脅只會更頻繁、更難以防範。
對病毒的認識應該是每個人從小的衛生素養,及早建立正確觀念、養成防護習慣,才能保護自己,也保護我們共同生存的環境。
作者徐明達教授是臺灣病毒學權威專家,師承國際病毒學大師與諾貝爾獎得主柏格,專長分子生物學、腫瘤基因、表觀基因體學及電子顯微鏡,曾任陽明大學副校長與生科院院長。教授將研究病毒數十年的經驗,精煉為淺顯生動的語言,從SARS到COVID-19、從腸病毒到伊波拉,你可以在書中學到:
全球疫情已徹底改變你我的生活,後疫情時代,人人都需要的新基本知識。
提升全民認知是最重要的防疫基礎
抗疫,不是一個人、不是只有一個團隊的戰爭,而是我們全民的戰役。正確的知識可以免於恐慌,真正的理解能化解對立。提升全民的公衛素養與對病毒的認識,是我們全體面對下一次病毒侵襲的重要超前戰備。
疫情全球化時代,如何做好防疫、預防感染病毒?
人類世界多次受病毒侵襲,經驗和歷史告訴我們,預防病毒散波其實有方法可循。該如何做好自身防疫,節省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消耗?
【聚焦肺炎疫情】為什麼輕重症不一?疫苗是最佳解嗎?
冠狀病毒其實是常見的病毒,但傷害程度仍有輕重之分。SARS、新型冠狀病毒都屬於傷害程度大的β 類病毒。但這次的新冠病毒為何擴延全球?為什麼對人體有輕重症之分?疫苗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嗎?
新冠病毒颱風式傳播,它的本質是什麼?
新型冠狀病毒僅1微米大,卻讓全球動盪不安。到底這個千面病毒的本質是什麼?又如何傳播?